携带式除颤器是一种能够自动识别并治疗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特别是心室颤动和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医疗设备。它的设计目的是在医院外或紧急情况下,为患者提供及时的心脏复苏支持,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几率。

使用者资质与培训
专业培训要求:使用者必须经过正规的急救培训,熟悉携带式除颤器的操作流程和基本急救知识。这是因为错误的操作可能不仅无法挽救患者生命,还可能对患者造成伤害。例如,在医院外的急救场景中,像机场、商场等场所的急救人员需要参加专业的除颤器操作课程,包括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演练。
定期复习与更新知识:急救知识和设备操作方法可能会随着医学研究的进展而更新,所以使用者需要定期复习培训内容,了解最新的操作指南。例如,关于除颤能量的选择、电极片放置位置的细微调整等方面的知识更新,都需要使用者及时掌握。
患者准备与环境要求
确保患者身体状况合适:在使用除颤器前,要快速检查患者的胸部皮肤,确保皮肤干燥、没有过多毛发(如果毛发过多可能会影响电极片与皮肤的接触,降低导电效果,此时可能需要快速去除毛发)。同时,要移除患者胸部的金属物品,如项链、金属徽章等,避免电击时产生电弧,对患者造成额外伤害。
创造安全的操作环境:使用除颤器的周围环境要保持安全,避免在潮湿的地方使用,因为水是良好的导电体,可能会导致使用者或其他人触电。并且要远离易燃、易爆物品,防止电击产生的火花引发危险。还要尽量减少周围的电磁干扰,像远离大型电机、无线电发射设备等,以免干扰除颤器对患者心律的分析和除颤操作。
电极片放置要点
正确的位置确定:电极片的放置位置非常关键。一般来说,一个电极片应放在胸骨右缘锁骨下方,另一个放在左腋前线第五肋间。正确的位置能够保证除颤电流有效地通过心脏,达到终止心律失常的目的。在放置电极片时,要用力按压电极片边缘,使其与皮肤紧密贴合,确保良好的导电接触。
特殊情况的处理:对于一些特殊体型的患者,如肥胖患者或儿童,电极片的放置可能需要适当调整。对于肥胖患者,可能需要使用专用的加长电极片或者将电极片放置在更合适的位置以穿透较厚的脂肪层;对于儿童,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体型选择合适尺寸的电极片,并按照儿童除颤的指南来放置电极片。
操作过程中的注意细节
严格遵循提示操作:携带式除颤器在分析心律和充电、放电过程中有语音和文字提示,使用者必须严格按照提示进行操作。在设备进行心律分析时,要保持安静,避免干扰信号分析;在充电过程中,不要接触患者,等待设备充电完成;在放电除颤时,要大声提醒周围人员 “不要接触患者”,然后按下放电按钮进行除颤。
注意观察患者反应:除颤后要立即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是否恢复自主呼吸、心跳等生命体征。如果患者没有恢复正常心律,除颤器可能会再次分析心律并提示是否需要进行下一次除颤。在等待除颤器分析心律的过程中,要同时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保持患者的血液循环。
设备检查与后续处理
设备检查与记录:使用完除颤器后,要检查设备是否有损坏,电极片是否需要更换,并且记录使用的情况,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除颤的时间、能量等参数。这些记录对于后续的医疗评估和质量控制非常重要。
及时充电和维护:使用后要及时为设备充电,将其恢复到备用状态。同时,按照设备的维护要求,定期检查设备的性能,如电池寿命、电极片有效期等,确保设备在下次使用时能够正常工作。